1. 首页
  2. 38侃车

韩路 我觉得你这次被人当枪使了

韩路 我觉得你这次被人当枪使了

自从两周多以前我做了今年的年度宣发以后,就突然间多了一大堆人开始抱团攻击我,其实我一开始觉得只是一些日常给我找茬抹黑的小鱼小虾所为,我也懒得搭理。但直到今天我看见连你@韩路 这种大V都掺和进来了(没错,这次你没点我名字,但你发的那些内容能找到除了我以外第二个能对号入座的人吗?), 而且居然说观点看不懂且结论颠覆物理和化学的认知了。好,既然你间接提到了本田的奥德赛和北汽EU5(你不用点出车的名字,因为符合条件的没有其它车了),并且你觉得我的观点你无法理解是不是?那我就来先跟你讲讲物理和汽车理论吧。咱们先从奥德赛开始。

我在大约4年前对奥德赛进行了测评,其中有一段对于它动力方面的原话描述是这样的:

“动力方面呢,2.4升的地球梦科技引擎最大输出功率186马力,其实我觉得这个数据都是虚的,我就说说它实际的加速是什么感觉呢,在高速环道上测试过它的这个极速,它190公里每小时以后推背感仍然还是有的,但可能会弱一些,就是说它的极速往200冲是没有问题的,虽然可能说不建议大家在公共开放的道路上做这种尝试,但我想告诉你的就是它的动力储备还是非常充足的。”

你觉得这段话有问题么?我觉得从你提到的物理学角度来讲没问题啊!

首先,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都具有惯性,在做远低于光速的运动时都符合伽利略变换(奥德赛的运动速度尚未达到需要洛伦兹变换来解释的程度),可用牛顿经典力学来解释。也就是说高中物理的水平足够了。

作为车评人,也就是当时坐在奥德赛中的我而言,我在获得190km/h或200km/h相对地表的运动速度并非由我自主的运动所引起,而是依靠我所乘坐的汽车奥德赛它的加速为我带来的。那么对于一个等效惯性质量体(我),当我被动获得加速度时,我的身体自然是要受到推力来实现的,即F=ma,m为正值,相对地面车头方向为正方向时加速度a为正值,身体受力F为a的同向正值力,这里的F相对我的身体来讲就是所谓的推背力,只要车辆还在加速,我的身体就会受到推背感,别管大小,都是存在的。

不是说我非要咬文嚼字,既然韩路你要提物理学和化学,那我就得从物理学上给你严谨分析分析对不对?

如果你觉得上述这段文字比较枯燥,让正在看文字的你回忆起了痛苦的高中时光,那么我来提炼几个结论:

1,只要车辆在加速状态,或者说具有冗余加速度,别管这个加速度多大多小,作为车内自然乘坐的成员都是会受到推背感的。

2,经过测试,奥德赛的极速可以达到200km/h,那么在190km/h的速度下发动机在保持最大功率运转时,输送到车轮上的功率使驱动轮与地面间产生的静摩擦力大于车辆所受的阻力之和。通俗来说就是:同等行驶环境下,只要没到极速,车辆都是可以产生加速度的。

3,我在视频中定义此时的推背感为“仍然还是有,但弱一些”。我认为这个定义在物理学当中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4,我特意在描述“推背感”前后两次定义了环境:封闭场地测试(“高环”为汽车测试场的封闭专用高速环道,非城市环形快速路),不建议大家在开放的公共道路上做这种尝试。希望大家遵纪守法,一辆车的动力应在安全的场地或符合行驶法规要求的路况和车速之下进行释放

5,也特意跟大家讲过为什么要告诉大家奥德赛的高速行驶动力性。这是因为不同车辆的动力输出特性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日常中低速工况下,中段扭矩较高外特性的涡轮增压+有级变速箱的车型会给驾驶者一种动力更强更快的感觉。而对于奥德赛这种自然吸气+CVT,且变速箱和发动机的匹配特性为只有到中高车速下才会把转速“咬在”最大功率点上连续变速变矩的特性意味着相比于前者那种涡轮增压+有级变速箱的车型,奥德赛的中低速加速表现其实很一般,但到了中高速段的连续加速能力和动力性反而会得到相对更好的发挥,这对于中高速的再加速能力哪怕是法定限速范围内的加速都是能够用得上的。而且以奥德赛的自重,1.8吨vs 186马力,即100马力/吨的推重比,这个值跟高尔夫230tsi基本持平,只是由于CVT的匹配特性,中低车速下无法“用尽全力”加速,只有到了中高速段才可以全力爆发,那么你觉得我这样形容奥德赛的动力水平有问题么?

另外一点就是前几年总流传着一种不那么正确的普遍认知,即“发动机最大功率决定极速,发动机最大扭矩决定加速”,但我也做过讲解告诉大家这种认知是错误的。特别是像奥德赛这种自然吸气+CVT动力总成的车型,其实只要变速箱能够用到理论最低传动比连续变速变矩使发动机始终咬在最大功率点上运转,其实对于动力性的释放即加速能力是由发动机最大功率而非最大扭矩决定的。

可能上面两段说的太过严谨和复杂,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我这样测试并且把当时的结论所表达出来希望呈现的结论是什么。当然确实很可惜的一点在于我早年间的语言表达能力远不如今天这般出色,逻辑思维和严谨程度也不像现在这么强大,特别是在当年初入车评圈子的我尚未认识到行业的险恶,所以无法把每句话都说得那么精准和完善。当然相反地也有很多人批评我现在主持风格太过啰嗦和繁冗,特别是对于几乎每句话所涉及的条件都要提前阐述一遍,没办法,被逼的。有些人就是喜欢断章取义颠倒黑白,扣帽子泼脏水,或者搞道德绑架,对此我能怎么办?

在这点上我相信不少的车评人可能都吃过亏,包括韩路你在测评路虎揽胜P400e之后,这个车出现大规模质量问题时被人要求间接负责的时候,你是不是也能体会到这种窘况呢?当然在那个时候,我其实是挺同情你的,我觉得你没责任,本来一辆车的耐久可靠性就不是任何人在测评新车的时候所能预测出来的。所以我当然不会跟着那些道德绑架你的人去指责你。我觉得我当时还是挺厚道的,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你韩路曾经在大约一年前CR-V机油门大规模爆发的时候,在微博上给一篇通过道德绑架攻击我的文章点过赞,并因此为这篇文章贡献了不少流量。不过呢,我当时无意追究你的动机,也就没说什么,毕竟你爱给谁点赞这是你的自由对不对?只不过呢,也不知道是不是该说一报还一报,几个月之后你在路虎的问题上也被一些人道德绑架遭受本不应属于你的攻击,只不过那个时候我没用同态报复的方式去间接攻击你,因为我有我的原则,我不喜欢加入不必要的战局。

包括这一次的奥德赛也是,为什么微博上会有一些人抱团攻击我,原因肯定是多种多样的。虽然我觉得我当时在视频中的表达完全符合你韩路定义的“物理和化学的认知”,从物理学上来讲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可能出在语文学上面。很简单,不是所有人都了解那个语境、我想表达的全面的观点,以及说对于推背感程度的理解不同。比如说可能有些人觉得得达到多少g的加速度值那么大的加速度才能够被叫做“有推背感”,但相反呢,对于一辆20多万四缸自然吸气、186马力、实测10秒半破百的MPV来讲,你觉得应该给它什么样的“推背感”标准来要求它?特别是在高速下的加速能力?我作为一位道奇蝰蛇ACR、雪佛兰考维特Z06、凯迪拉克CTS-V、雪佛兰科迈罗ZL1、雪佛兰科迈罗Z/28、日产GT-R这些5、6百马力级性能车的车主,难道对于不同推背感的高低会没有概念吗?但是对于评车来讲,对于不同的车型,不同的用户需求和使用环境,我们是不是应该以不同的标准来去要求他们?我觉得这不叫武断的“双标”,而恰恰是因车制宜、因不同目标用户需求来制定标准并评价车型的产品力才是真正对用户更负责的态度,否则难道我在测评奥德赛或任何民用车的时候都应该说“这个车推背感太差了,比我的Z06差远了”这样真正对于目标用户豪无意义的屁话吗?对于奥德赛来讲,我认为在190km/h的车速下车辆仍具有冗余加速度就可以被定义为“仍然有推背感,但会弱一些”。并以这样的观点间接告诉观众们这辆车的高速持续加速能力是完全能够满足它的大部分用户对于动力性的需求的,而且也是动力总成的匹配所能够全力释放动力的阶段,只要你愿意踩油门。毕竟这是一台20多万的7座MPV,你还要对它有什么苛刻的要求?

在同一种语言中同一个形容词和副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客观上会表达出不同的含义。之前也有些人攻击我说评老一代雷克萨斯ES200时,把它实测10.9秒破百的成绩定义为“动力够用”。并且把之后测评其它一些车的动力时也用了“够用”这个词放在一起去直接比较,并且因为两次的客观成绩不一样就攻击我双标,甚至引申说我屁股歪等等。这就是典型的抛开语境和产品定位断章取义了。我评老款ES200的时候怎么定义的“够用”?我说对于那些只想买一台行政级轿车,在城市里日常代步恨不得地板油都没踩过,不追求动力,就像我妈那样,你给它ES200、300、500、800她都一样开法的这些人,ES200的绝对动力性其实是足够满足它们的用车需求的;另一方面,比如在超车时瞬间踩下油门的一刻由于ES200比较出色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匹配,它的降挡积极、动力响应很快不拖泥带水,能够第一时间把动力输出,其实这样的车可能在日常环境中比那些绝对动力性更强但变速箱严重思考人生的车实际动力性更好。以上这段非原话,但你翻我当时的视频,是能够找到这样的完整观点的。后来在测评宝沃BX5-1.4T的时候也用过类似的观点跟大家讲这样一台绝对动力性不算强,但日常开车很“跟脚“的车可能对于许多人也比那些变速箱思考人生的车在日常驾驶动力性是更够用的。这没毛病吧?

如果真是照那些断章取义的攻击论调,以后每一个同样的形容词我只能定义一台车的一个值了?比如老款ES200的10.9秒破百我定义为够用,那以后无论什么车只要0-100km/h加速比10.9秒无论快或者慢都不能用“够用“来形容了?只要说够用就是双标?是这样的吧?某些人你们之前就是这么玩文字游戏黑我的吧?

说到断章取义呢,就不能不继续回来说这次奥德赛的视频。你看啊,我为什么标题说韩路被人当枪使了呢,因为我相信你韩路这次跳出来攻击我应该不是因为看了我完整的视频,而只是在微博上浏览了一个最近传的挺火但是被断章取义截取的片段,就觉得我38评车出现了“物理和化学级的错误“。

不信我告诉你们那个视频是怎么截的,它只截取了我的前半段话:“动力方面呢,2.4升的地球梦科技引擎最大输出功率186马力,其实我觉得这个数据都是虚的,我就说说它实际的加速是什么感觉呢,在高速环道上测试过它的这个极速,它190公里每小时以后推背感仍然还是有的”。到这里就截完了!后面就不放了!

我说截屏的这人还真是用心险恶啊,连韩路都上了你的当了。你怎么不把我后面的话也给放出来呢?我后面所说的“但可能会弱一些,就是说它的极速往200冲是没有问题的,虽然可能说不建议大家在公共开放的道路上做这种尝试,但我想告诉你的就是它的动力储备还是非常充足的”。请问这些话去哪儿了?我的原话想表达推背感“只是有但是弱”,没问题吧?我不建议大家在公路上超速没问题吧?我想间接表达的只是这辆车的后段动力储备也没问题吧?

所以一段原意“186马力不大,极速200,190还有加速冗余,后段动力储备充足,封闭场地测试,日常公路别超速”的观点,居然就被这些人断章取义颠倒黑白传成了“38说奥德赛190有推背感”。这是不是人性大大的坏?然后那些不看我原片,不考虑语境和车辆定位就轻信这个被误传的观点并因此作为攻击我的手段的这些人是不是大大的蠢?我说断章取义颠倒黑白攻击我的人非蠢即坏没毛病吧?还有些坏中之坏的。比如把我的观点歪曲以后反过来指责我公路超速危害交通秩序的某些人,你的良心放哪儿了?你说这些话的时候内心难道就没有一点愧疚感吗?

所以这一次我不怪你韩路,因为我相信你一定没看我的完整视频,就被一个断章取义截取的片段给蛊惑了。我不说你坏,我说你没过脑子被人利用了没毛病吧?

奥德赛的事先说这么多,接下来继续说北汽新能源EU5和韩路在这个问题上的认知缺失和进一步没过脑子体现在哪些方面。

你看韩路的原话“某国产电动车,工信部测的60公里等速续航413公里,然鹅,那个试车是在零下2度气温下实测出来430公里!”

这段话首先暴露出你韩路的第一个认知误区:北汽EU5的工信部续航里程不是按照60km/h等速跑出来的!而是依照NEDC循环车速曲线跑出来的。

韩路 我觉得你这次被人当枪使了

咱们接着聊物理。上图就是NEDC的速度和时间相关曲线。横轴时间,单位秒;纵轴速度,单位公里每小时。很显然它并不是60公里每小时的等速。而是由4个市区循环加1个市郊循环作为一个组合单位。这样的车速曲线虽然并不能完整模拟车辆真实的行驶环境,但至少也是一个相对复杂速度变化而非等速的测试循环。

北汽EU5就是在咱们国家的工信部测试中以这样的工况来跑出416公里的标称续航里程。我大胆做一个猜测,如果按照你所谓的60km/h等速跑的话,EU5在这种工况下的续航里程能跑超过500公里。

继续说EU5这款车。实际上在节目中我也跟大家讲到了为什么大部分的电动车和汽油车的高速和市区能耗分布不同。电动车普遍市区省电,高速费电;而汽油车市区费油,高速省油。具体的原因不必赘述,但结论就是:电动车在市区工况的能效远高于高速工况。

我在测试EU5这款车的时候跑出的结果也是如此,市区电耗12.4kWh/100km,续航里程432km;高速电耗19.1kWh/100km,续航里程280km。这是数据。

韩路 我觉得你这次被人当枪使了

韩路 我觉得你这次被人当枪使了

此外呢,虽然在冬季,但是我在测试EU5和轩逸纯电两款车时都未开暖风。理由我在视频中也阐述给了大家,我说:冬季本来就对电动车是较不利的温度环境,我不开暖风是为了测得这辆车在当前最不利气温之下两辆车相对可控范围内最理想的测试结果,因为开暖风对于电能的消耗是弹性的,暖风开得大电耗就高,开得小电耗就低,我这次测试出来的结果就是告诉大家这两辆车在当前环境之下不开暖风能够跑到什么续航水平,开暖风以后的电耗肯定比这一次要高,续航里程也会更低,至于改变多少要看暖风开多大,开启频率,怎么开等等。(非100%原话,但100%相同的意思,视频里明确讲了)

同时,这一次测试北汽EU5和轩逸纯电两款车的行驶路况也与之前测试其它车型基本一致,无论燃油车还是电动车,大家都是一样的标准。记得上次夏末时节测蔚来ES8也没开空调,跑出了城市314km/高速226km的成绩,一视同仁。包括这次EU5和轩逸纯电也是同样的路况,一前一后,都不开暖风,两款重量接近的车,城市电耗相差其实很小,12.4kWh/100km vs 13.3kWh/100km。

所以,这一次北汽EU5在冬季按照以往的标准不开暖风跑出的城市工况续航里程超过工信部NEDC里程是很正常的结果。本来电动车的纯城市工况电耗就低,除此以外纯城市工况理论上对于不少电动车来讲要比工信部NEDC市区+市郊的综合工况对电动车更有利一些(当然并非全部车型都符合这个规律,比如蔚来ES8真的连城市工况都跑不过工信部NEDC的续航值,当然这是由于不同车型的工况效率区分布不同,就比如汽油车也是如此,有些车就更擅长NEDC工况,有些就相对不是那么有优势)。

再说说以往的测试数据,我之前曾经分别测试过北汽新能源EX200和EU400两款车,它们的城市工况续航里程都达到或超过了工信部续航里程。这是北汽新能源一贯的产品优势,每款车按照我们统一的城市工况测试都至少能跑到工信部续航里程,没问题的。北汽EU5装备一块53.6kWh的电池组,就算这一次哪怕是按照对手轩逸纯电的成绩13.3kWh/100km电耗,推算下来也能跑到400km+,毕竟这是目前国内在这个尺寸下装备的电池容量很大的一款纯电动车了。

所以韩路你质疑我EU5的城市工况续航超过工信部续航的说法一来证明你不了解工信部测试和等速测试的差别,二来证明你没测过北汽EU5就云评车云推测云质疑别人的测试结果,三来说明你不看我的完整节目就凭一张截图断章取义下结论。

当然,我说你云评车云下结论是有依据的,因为这车我详细测过。不瞒你说,这辆车是我一位朋友买的,想测随时来。咱们可以打个赌,看看EU5按照我们的城市实测续航能不能跑到那个值。可以直播,可以观摩,甚至如果想要公平一些咱们再去借一台轩逸纯电重新一起跑一次作为对比参照都可以,我盛情邀请你韩路来跟我一起测试一次怎么样?咱们拿实测的数据说话好不好?就比如5年前那次在金港开BRZ和GTI的圈速对比一样。

然后我还发现,最近有不少人指责我被北汽新能源充值,做商业合作。拜托你们真的看了我的节目没有?!我这期视频可能是有点长,30分钟,你要是觉得太耽误你时间可以直接拉到后一半观看,你听听我怎么说的好不好?这一期作为对比的轩逸纯电也是找我的一位好朋友借的,他的微博叫@华丽子弹头 ,你们可以去找他确认,我在借他车的期间曾经跟他通了一次很长时间的电话,询问他为什么购买了更贵而且客观来讲在这一次测试中数据层面全面输掉的轩逸纯电?对此他跟我讲了很多心路历程,很丰富很详细,总而言之一句话:国产新能源车毛病多,作为给父母开的车不放心。并且他也乐意我将他的这种想法在视频中转述给观众。于是,这个视频的整个后半部分我就在告诉大家为什么轩逸纯电的车主这一次不买自主品牌电动车,同时我虽不完全但也部分认同他的观点:因为我作为北汽新能源EX200的前车主,这个车故障率确实非常高,出毛病的地方很多,甚至因为可靠性问题给我撂在过路上。等等着一切我都在视频里面说了,也告诉大家在选择新能源车时不能只看续航和性能,可靠性至少对于用户也是对于日后使用的重要因素。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北汽或者哪个厂家会有毛病到充值一位车评人在整个视频后半程直接或间接批评自己品牌的产品不可靠,并提醒大家慎重购买?有这样的厂家吗?这事我觉得可以问问行业前辈@韩路 ,你入行十几年了,你见过有没有一个这样的厂家会做出这种让车评人以整个内容一半篇幅批评品牌产品可靠性的商业合作内容呢?如果有咱们可以沟通交流一下。如果不信的话现在就请翻看我最新发布的视频北汽新能源EU5对日产轩逸纯电!现在就去看!看完以后你回来告诉我有没有厂家会充值这样的视频?或者我想反问那些说我被北汽充值的人(这里不包括韩路,他没说我被北汽充值,只讨论观点本身,我说的是其他一些人),你们到底是蠢还是坏?是压根儿没看过我的视频就给我扣帽子?还是看过我视频了明明心里有数不可能充值却恶意带节奏,就是为了给我造谣抹黑?前一种还是后一种?

所有关于车的道理都讲完了吧,无论物理的、化学的、语文的、还是体感的,都没问题了吧?那最后再继续说说人性吧。

首先,韩路你这次为什么要跳出来针对我?你是觉得终于找到一个可以打击我的理由了么?还是纯粹因为上了别人的当被人利用当枪使了?

在我印象中我跟你已经有3年没有互相评论了吧?上一次还是2015年底你还在汽车之家的时候,跟你和其他的一些编辑争论过一次,我还写了篇文章,之后好像也就没再说过什么了。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些人说我戾气重,爱引战。但实际上,自从2014年我做38号车评中心以来,我真的不喜欢去主动攻击哪位车评人,基本上你会发现我所经历的几次较大的交锋都是对方先提及或攻击的我,而我被动反击申明立场而已。我真的特别反对直接攻击没招过我的同行,甚至招过我好几次我都放过他了。虽然有些人说同行是冤家,也许这是某些人针对我的理由(这句话不针对韩路,只是说一个普遍现象),也许是有些人想要来我这里蹭热度而达到他的某种目的(也不是针对韩路,只说普遍现象),但是我觉得我都没必要攻击别人,虽然我并不是全部认同其他人的所有观点,之前甚至某人把我逼急了,我还告诉大家说不准备再当老好人了,可是每次只要一落实到行动上,就觉得还是没必要,因为大家作为车评人,对于观众用户是内容的产出者,我不需要靠直接主动攻击谁去获得更多的认同,我觉得只要一个人的观点是有意义和价值的,那么就会收获粉丝,并客观上为行业做出贡献。所以我觉得这是一场长久的努力过程。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分出胜负的。

所以你就会发现,总有人攻击我,变着法儿地给我找茬、扣帽子泼脏水断章取义颠倒黑白。然后呢,我能忍的基本都忍了。而且大家也能够看到现在每天在无论微博上还是其它什么平台总有很多争论,甚至也上升到了人与人的互相攻击上面来。在此过程中也总有人at我、告知我,希望把我拉进来一起战斗。但是吧,我从来不站队,不仅仅是不主动攻击别人,甚至就包括如果有别人的文章和内容假如在其中直接提及了某些车评人,哪怕我再认同他文章中的其它观点,我都不会转发评论(不信你们翻翻我微博,你们看看我哪次起哄架秧子拉偏架跟着别人去攻击其它与我不相干的人了),因为我不愿意站队、更不希望主动引战参战。我就希望作为车评人踏踏实实阐述我的观点就完了。但是呢,你们也别觉得我傻,或者没原则没底线,我这么一而再再而三给你们面子也不应该是你们有些人无止境攻击我的理由。

我原本以为凡是影响力比较高的人都应该把分享观点而不是站队引战作为行为准则,所以在最近一些人抱团攻击我的时候我觉得不去搭理也就罢了。包括我前几天说的某阿姨,要不是因为她说她背后受人指使,那我也没必要去追究什么。但直到今天我发现你韩路怎么也要蹚这滩浑水?你是觉得我给你面子给的还不够么?还是就存心想站出来交锋一次?我想来想去吧,最后再善意地揣测一次你的动机:这一次你也算是受害者,在看到被断章取义的内容以后,被一些恶心的人给利用了。所以道理我都给你讲清楚了,我希望无论你韩路还是其他的车评人,你们应该去做积极而正确的事情,卷入到一些无意义的战斗中并没有什么好的结果,对谁都一样。

另外就是你会看到无论在最近微博上还是在韩路的这条微博底下都有不少曾经不怎么活跃的“熟面孔”出来抱团站队了,这些人黑我已久,觉得终于找到机会下手了,你们这样的无脑跟风行径不觉得非常小人么?当然,还没得势。

所以这次我也希望大家好好看看喜欢黑我的都是些什么样的货色,何等卑劣之人,这些人兴风作浪已久,对我无所不用其极地抹黑,甚至还有些人指责我是邪教教主,粉丝是教徒。我想请问咱们到底谁更邪?而且我从来一人做事一人当,我就代表我自己,不拉帮结派不站队,哪怕再有人想把我拉入战场我都规避,绝不挑事,更不操纵粉丝。所以到底谁是邪教?而且直到现在我都没有所谓的粉丝群。不像有些人弄好几个粉丝群,每次一发微博就挑唆这些粉丝来站队,不信你去看吧,永远是那些人,翻来覆去的那么几句恶心的话(不针对韩路,说的是有些现象)。

同时,我也想告诉咱们广大的无辜群众,现在无论在微博上还是其它的什么平台或论坛,都有类似今天你在微博上看到的很多断章取义颠倒黑白抹黑我的内容,这些人的动机我无法完全猜测,我还是希望咱们的粉丝或中立的大多数人能够明辨是非,做正确的判断,不要被这些恶意曲解我观点的内容所影响,被无辜带了节奏,这样一来那些人的目的就达到了。我知道在这个行业中希望击毁我的人有很多,我能够支撑五年到今天客观上非常不易,并把自己的时间精力资源都几乎贡献给了这个行业,但是我仍然会继续坚持原则为大家贡献有价值的内容,当然这不仅是我也是所有车评人所共同存在的意义,并以此与包括韩路在内的所有人共勉。

此刻正值春节前夕,先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并以最大程度去付出努力,为我们热爱的汽车行业贡献自己的声音。

本文来自@38号美系性能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